【国旗下的讲话】最美人间四‘阅’天,书香能致远

  • 团旗飘扬|2025-04-21
  • 阅读量:443

分享
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  

大家上午好!我是来自2407班的王子芊。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"美人间四'阅'天,书香能致远"。  

 

当四月的暖风拂过校园的长廊,当晨光为教学楼镀上金色轮廓,我们是否注意到,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,动人的不仅是枝头绽放的新绿,更是教室里专注阅读的影?"四'阅'天"的谐音,恰似命运馈赠的礼物,提醒我们在芳菲四月与书籍相约,让文字浸润生命的土壤。  

 

翻开典籍长卷,我看见中华文明的精神脊梁

 

从《诗经》里"蒹葭苍苍"的唯美意境,到《论语》中"见贤思齐"的处世智慧;从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"的家国情怀,到王阳明"知行合一"的生命觉醒,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在字里行间流淌。去年参观国家版本馆时,那些承载着先人智慧的典籍让我震撼:敦煌遗书修复师李云鹤62年修复4000余卷经卷,他说"每一页残卷都是中华文明的DNA"。这让我懂得,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,更是守护文明火种的精神接力。  

 

品读经典名著,我触摸跨越时空的思想光芒

 

当《平凡的世界》中孙少平在煤油灯下读书的画面与教室里的我们重叠,当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里拜占庭陷落的钟声在耳畔回响,阅读让我们突破时空壁垒,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。钱钟书先生留学期间写下13000页读书笔记,杨绛先生百岁高龄仍坚持每日阅读,他们用一生诠释"书卷多情似故人"。正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所说:"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",在书籍构筑的精神殿堂里,每个字句都是照亮迷茫的星光。  

践行深度阅读,我听见时代召唤的澎湃浪潮

 

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真正的阅读需要"慢下来"的勇气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坚持每天读书两小时,用三十年时间将学术专著转化为公众听得懂的文化故事;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重读《飞向太空港》,让航天精神在天地间传承。他们告诉我们:深度阅读培养的不仅是理解力,更是将知识转化为改变世界的能力。当华为用《黑天鹅》理论构建风险防控体系,当敦煌研究院用数字化让千年壁画"活"起来,这正是阅读赋予的创新力量。  

 

同学们,当我们站在国旗下,更应铭记:一个民族的阅读高度,决定着文明的海拔。从"甲骨文学校"到"全民阅读"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从"书香校园"建设到世界读书日的全球共鸣,阅读早已超越个人修养,成为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。让我们把握青春时光,让《乡土中国》夯实文化自信,让《三体》激发科学想象,让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传承红色基因。  

 

希望大家能在《苏东坡传》里感受"一蓑烟雨任平生"的豁达;每周走进图书馆一次,在《中国哲学简史》中探寻"为天地立心"的担当;每月分享读书感悟,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。相信终有一天,我们读过的文字会化作漫天星辰,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!  
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
Baidu
map